第二百五十二章 围城打援-《锦绣三国》
第(2/3)页
战局的趋势随着楚国君臣们的设想一步步展,而吴国君臣也只能被动的跟着这走势紧张备战,除此之外再无办法。
终于是到了这一天,孙吴集团的元勋老将程普是统领四万人马,先从西南方向绕了一个大圈以避过楚军渡过赣水,然后沿河行军,最终是赶至了距南昌城西南方向二十里的位置。而在城楼终日翘以望的孙权旋即是命令城内吴军诸将各部做好出战的准备。
与此同时,兵马数量并不占绝对优势的楚军在征西将军高顺的指挥下撤开了四面围城,将兵马悉数调往城南方位,摆出了集中兵力与吴军大战的姿态。
在这过程中,曾有谋臣建言张绣,趁荆南军远来疲惫,而楚军有以逸待劳之势,即刻进攻程普,则可以轻易大胜吴军。提出这个建议的谋臣自然是足智多谋的楚国太尉陈宫,但一贯重听谋略的张绣这一次却并未采纳陈宫的这条建议,而是决定待吴军休整完毕再与之决战。
陈宫:“今吴军千里跋涉,而我军以逸待劳,又占有山川地利,若在程普立足未稳之际,以骁骑先驱突击,尽锐士健卒攻杀敌军,则一日之内可降吴军也!”
张绣:“汝计固然善也,然此立鼎之战,吾大楚若真正想要立威于诸侯国间,却不可行趁人之危之策。此战吾军须堂堂正正来打,孤王宁愿最后落得宋襄公一般下场,也不愿胜之不武,此战吾等好好打便是!”
昔日春秋争霸,宋国与楚国在泓水会战,楚军渡河进攻,宋襄公却否决了目夷提出对楚军半渡而击之的策略,坚称宋军是仁义之师,不能趁人之危,坚持等楚军全渡过了河摆好了阵势才开始进攻,结果宋军不敌楚军,宋襄公也因此受伤感染去世,最后是给后世留了一个大大的笑柄。
陈宫闻言只有默然。张绣都明着摆出了宋襄公的光辉(zuosi)事迹,这一方面证明他是下定了决心想光明正大正面与吴军大战一场,另一方面也说明张绣有绝对的把握来打这一仗。
……
三日之后,赣水之野,吴王孙权亲统城内三万吴军主力出城,与程普部四万人马会合在一起,共计是七万多大军,陈兵列阵在南昌城池西南赣水之滨,与楚王张绣亲自坐镇指挥的九万楚军对峙。
因为楚军将兵力先一步集中在了南昌城南,所以使得从南而来的程普是无法直接和孙权会合,而要想合兵一处,则必须孙权率部出城接应,这样楚军就可以迫使吴军来与自己在城外野战了。
当然其实楚军是可以放程普的人马与孙权直接会合的,因为南昌城内的粮草有限,最多够七八万吴军一起吃个把月的。而豫章诸属县又大多叛吴降楚,不大可能有粮草运来,就算有也冲不破楚军游击散骑兵的封锁。到最后也只能是出城决战。
说白了,吴军是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的,而张绣需要做的,就是将吴军的可能进一步扼杀,尽可能的奠定楚军的胜势。
就比如现在,张绣迫使孙权和程普不能顺利合兵一处,却是给自己增添了一点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吴军自己配合度默契度问题。想想吴军两部才合兵,战力不均,各部相互不熟悉,又如何能在阵容整齐的楚军面前打出表现来?
两军对圆,孙权先出马,指着张绣便是厉声喝骂道:“楚贼张绣,刺杀我兄长袭夺我孙氏江东基业还不够卑鄙无耻么?怎的还有脸面来犯我孙吴?”
第(2/3)页